亚洲欧洲va/a欧美/14萝免费自慰网站/日本无吗无卡v清免费dvi - 91日本视频

新聞動態

當前位置: 主頁 > 劇院動態 > 新聞動態 >

銳意創新的作曲家——閆明

信息來源:未知發布日期:2019-03-21

銳意創新的作曲家——閆明
曲美霞  吾思言
 
朋友,您看過河北梆子《吳漢殺妻》嗎?聽過戲曲廣播劇《青春的旋律》嗎?您從電視屏幕上欣賞過河北梆子《洪湖赤衛隊》中那段膾炙人口的“望長空寒星稀云遮月朗”嗎?
 
《吳漢殺妻》中那優美的唱腔,清新的旋律,令人心曠神怡。女主人公王玉蓮在內心極度復雜的情況下,有段很精彩的唱腔,這段唱如泣如訴,恰如其分地表現了她的內心情感,收到了非常好的藝術效果。該劇由于導演、音樂設計等二度創作的成功,引來我省不少河北梆子劇團到省梆子劇院學習。河北電臺、電視臺,石家莊電臺等單位都錄制播放了此劇。在香港演出時,還受到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的歡迎。此劇的音樂更是受到廣大觀眾和聽眾的交口稱贊。
 
《青春的旋律》一劇,在全國廣播戲曲評比時,受到專家和同行的高度評價,稱它是河北梆子輕歌劇。此劇的音樂設計,榮膺全國評比一等獎。《洪湖赤衛隊》中“望長空”一段唱,更是愛好河北梆子的觀眾百聽不厭的精品。這些深受廣大觀眾歡迎的音樂、唱腔,就出自于優秀河北梆子音樂作曲家閆明之手。
 
閆明同志出生于河北農村,自幼酷愛音樂,十四歲便步入省藝校。1963年又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天津音樂學院作曲系。系統的理論學習,良師的精心培養,使得他從思想到藝術均得到長足的長進。為他后來創作大量的優秀作品莫定了堅實的基礎。
 
36個春秋的藝術實踐,又為他在作曲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。他的作品,生動、細膩,在塑造人物的音樂形象方面,有獨到的藝術手段,在唱腔音樂設計中,有強烈的創新意識。他的作品既能保留傳統的精華,又能體現當代觀眾的審美需求。
 
閆明是一位有才能的作曲家。他把發展河北梆子音樂作為責無旁貸的己任。他在作品中銳意求新,對傳統劇目或新編歷史劇的音樂設計,對塑造人物音樂形象的總體把握是“老戲,老而不舊”,既能嫻熟地運用傳統的精華,又善于細心揣摸人物的情感。《吳漢殺妻》一劇的音樂設計,充分體現了他的這一創作思想。如王玉蓮唱的“搭調”,閆明對此處理得非常巧妙、得體。人物邊說邊唱,先說后唱,“有誰憐我無辜人”這句經過改革了的“搭調”,撕人心肺,催人淚下。尤其是對“憐”字的處理,異峰突起,一個高音6如利刃直入云霄,“我”字一折三波,接下來是一個悲涼的拖腔。“無辜人”三個字,一個回腸九轉的腔,把王玉蓮內心的委屈,淋漓盡致地傾泄出來。細細品評,耐人尋味。
 
劇中還有一段長達60句的唱,這樣長的唱段,如果不認真地分析一下唱詞,嚴謹地設置一下板式,簡單地搬用傳統的唱腔,唱腔必然是蒼白無力,味如嚼蠟。閆明沒有走老路,他字斟句酌地分析唱詞,在板式布局時,突破了傳統的程式,首先用了一個節奏明快的“小慢板”,這種節奏,使人物更貼近劇情,更貼近觀眾的欣賞習慣,更有時代氣息,同時,也增添了唱腔的抒情性。
 
“袖手于前,方能疾書于后”,閆明搞音樂創作也是遵循這個原則。他凝情感于心內,譜旋律上筆端。他譜寫的每一個音符都帶上濃厚的感情色彩。“未成曲調先有情”正是他創作狀態的絕妙寫照。
 
“窗前梅樹是我友,苑中桃林知我心。砍下梅桃伴我走,做成棺木殮我身。”這是該劇核心唱段的前四句,采用了創新的小慢板,既保留了慢板的華麗流暢,又增添了唱腔的優美抒情。普通觀眾認定它是河北梆子唱腔,然而又感到有一股清新的音韻撲面而來。
 
這段“小慢板”之后,用了改革的“二六板”接唱,然后過渡到“反調”。“反調”這種板式,曲調穩定、沉著,傳統戲中常用它來表現哀訴回憶等情境,節奏很慢。閆明則把冗長拖沓的曲調縮減并加快了節奏,整個旋律也不像傳統的那樣陳舊。尤其是“婆婆年邁霜兩鬢,膝前承歡多殷勤”兩句,音符的情感把一個情濃意篤,賢淑達理的女子形象有聲有色地表現出來。節奏的變化給觀眾帶來了清新悅耳之感。
 
“墳前立塊碑,碑上寫書文。文寫王氏女,配夫吳漢君”這幾句唱是王玉蓮悲慟至極的心聲,在這里閆明大膽借鑒了南方劇種的音樂形式。幾聲凄涼的鼓板聲,點出了唱腔的神韻。幾句唱,絲絲入扣,板板擊心,可謂匠心獨運,妙不可言。
 
這段唱中使用的“二四板”,是傳統的板式里沒有的。這種板式,閆明同志早在60年代初,在設計一出現代戲時就進行過嘗試。1972年,他設計《龍江頌》一劇的“讓革命的紅旗插遍四方”一段唱腔時,又巧妙地使用了這種板式。經已故表演藝術家張淑敏的演唱,達到了錦上添花的藝術效果。1982年為《蒼巖月》作曲時,閆明同志已能嫻熟地運用這種板式。已故著名河北梆子作曲家邵錫銘,聽了該劇的唱腔后,高度評價了這出戲的唱腔設計,并將這種板式命名為“二四板”,這個稱謂沿用至今。
 
閆明同志不僅創造了河北梆子唱腔新板式,而且,在男聲唱腔的改革方面也做了深入的探討和嘗試。傳統的河北梆子唱腔,男女同腔同調,大大超出了一般男聲自然聲區,使得在演唱中,經常出現高音撕裂,高而不美的現象,不能有效地表現男子的陽剛之美。為了解決這個河北梆子聲腔發展的主要障礙,不少河北梆子音樂工作者曾進行過多種嘗試。比如“同腔異調”、“同調異腔”、“削尖”(即去掉高音)、“唱低八度”等等。但至今仍未取得理想的效果。
 
閆明同志經過多年的潛心鉆研,認為“同調異腔”是可行的。而關鍵問題在于:必須重新創作出符合河北梆子發展規律,并適合一般男聲自然生理條件的一整套新腔體。他在《青春的旋律》《蒼巖月》《故園情》《羅敷女傳奇》《雙嶺緣》等劇目中做了大量的嘗試。目前,他為解決男聲唱腔問題,依然在鍥而不舍的奮斗。
 

 
閆明同志年已“半百”,身為中國戲劇家協會和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。翻開他的藝術檔案,自1958年涉足作曲工作以來,前后為六十多部大中型劇目搞了作曲,并且為各種中心任務設計了近百個唱段。1984年首屆“鳴鳳獎”,他獨占鏊頭,所得選票在全部參賽人員中遙遙領先。近年來,僅省級以上獲獎證書和記功簿就有十多個,其中榮獲國家一級獎的就有三個。首屆河北省戲劇節,他設計的《小鎮風流》獲音樂設計獎,第二屆省戲劇節他作曲的《羅敷女傳奇》和《田園四重唱》兩個劇目分別獲二等獎。他單獨或與人合作搞的音樂設計劇目還有:《龍江頌》《紅色娘子軍》《洪湖赤衛隊》《蒼巖月》《吳漢殺妻》《打神告廟》《包公賠情》《新王寶釧》《狀元打更》《張羽煮海》《徐九經升官記》《小二姐做夢》及戲曲廣播劇《浪花集》(1—3集)、《故園情》《春姑娘》等。這些都為廣大觀眾、聽眾所熟知,所喜愛,有些已由音像出版部門出版發行。閆明同志這位河北梆子優秀作曲家,不僅為河北梆子這門藝術創作了許許多多光彩照人的音樂形象,而且,為河北梆子音樂史增添了光輝的一頁。
 
原載《大舞臺》1992年第一期
?

部門介紹 辦事指南 黨建工作 聯系我們

Copyright © 2002-2020 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 版權所有冀ICP備18030897號-1

電話:0311-85259826傳真:0311-85259826信箱:hbbzjy@163.com